文青访谈第十七期||白衣作者(万静静)

访谈人:罗艺珂

受访人:万静静

罗:当人们不开心时,“我想静静”成了大家嘴里的口头禅,静静究竟是谁呢?她是诗歌、文学的化身,也是我们心中的“白衣天使”,很开心这次可以和万静静小姐姐进行访谈。当提到“白衣天使”,你学的是医学专业,是怎么走上了文学这条道路呢?你是怎么看待医学和文学的关系呢?在医学这条“不归路”,你是怎么分配其中的时间关系呢?

万:哈哈哈,很高兴与你们进行访谈,没想到竟给我这个静静赋了这么多的身份,不过“白衣天使”我愧不敢当呀。若说在医学和文学的关系上,我个人认为,文学与医学是生命救赎的两个支点,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像中医的手稿被当作古典文学的一部分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记当时所学临床医学概论时老师给我们放的视频,我记忆最深的林黛玉的咳疾。显然一些文学作品中又会包涵了关于医学的知识,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在医学这条路上,文学的喜爱对于我来说就是我追逐的心灵自留地,闲暇之余的特别爱好,它与我的时间分配来说只是忙碌中一个特别的静心。文学作品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人性理解与生命关照,如西格里斯所言:“用一般文化作画布,在上面画出医学的全景来”。文学于医学生来说对于很多想提高人文素养上,文学无疑是我们理想的“精神伴侣”。

罗:写作应该是你最大的兴趣了吧?你当时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跟高中语文“疯狂训练”有关系吗?你如何评价那种写作?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取这种方式训练吗?

万:我个人之前一直是一个比较不自信有些许自卑的人,对于写作小时就喜欢自己用稚嫩的笔尖作些乱诗。真正爱于写作的时间点应当归功于我初中时期第一次作文大赛的二等奖以及写作路上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明白喜爱一件事不应该因为不自信而放弃。如果说高中写作的训练方式的而言,我个人有排斥也有喜爱,在不同的阶段需有不同的奠基,高中时期的虽说是“疯狂式写作”但为了让在应试教育下你不落后,它的训练让你拥有丰厚的文化基底奠定你的写作水平上。以至于后来我不再选择这种方式因我不再是竞争中为写作而写作,而是在平静中遵循我自己内心的所向,一种自由的方式。

罗: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你之前有写过关于童真童趣的作品吗?你对这类作品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看别人写这类作品,又会如何评价呢?在现今时代,这类作品和古代作品的区别在哪?说说你的看法、观点吧?

万:哈哈,刚巧作罢一篇“六一节日”拙诗。童年已离我们远去,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能比儿童更喜这个节日。虽说可能在我的这类作品中凸显的都是一些悲伤与凄凉。见于别人的作品我尤为喜爱,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中我能看到最纯真的童年,以他们的文字来弥补我童年的遗憾与心灵的慰藉。对于时代作品而言,不同时代人们所接触的环境与事物不同,每个年代有它该有的释意,现时代的作品少些古代作品的纯粹,我更喜于古代作品中的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读之,给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罗:初次接触你,总给人一种乐观开朗的感觉,后来觉得你是静默的,也是有着韧劲的女孩子,最初的时候,你觉得你的性格适合写作吗?有没有挫折、想放弃的时候?进过文学写作的“误区”吗?对于误区,你能给一些你的经验、建议吗? 

万:看来我的性格还挺难琢磨呢。我觉得性格对于写作来说只是定于写作意向与写作的基调,或浪漫、或婉约、或悲怆而并不能影响它的全部,它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曾有一段时间,我迷失过写作的真正意图,我以为我写作是为了赢的别人的喝彩满足我自卑里透露的虚荣感,导致我笔尖不定、飘忽,没有一个能让人感觉到它灵魂的存在,只是一个个生硬的文字堆叠。最后我明白写作是从内心深处所挖掘出来的,能让你的读者与你在那一刻走进同一个世界。最大的建议则为:莫让浮云遮望眼哦。

罗:有很多人一昧的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大量的笔墨去构造虚幻的情节,如果是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写?你曾经的作品有没有出现过这类作品?其中的人物、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吗?现在你对他们还有印象吗?   

万:个人以为虚构的“真善美”,它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只是用高尚华丽的词藻去修饰它的不完美,这是对读者最大的不尊重。写作源于生活对情感的表达,在我来说,到如今是我人生的经历奠定了我的写作,它全部来源于我现实生活里的原型,他们就是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远不可能抹去。每次提笔,总会感觉那是一种幸福。

罗:《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一些书得到了好多人的追捧,在里面,你有印象特别深的情节吗?对于一些典型的人物,你有什么看法、评价吗?相比这些书,我也有一本相对比较喜欢的书《巨流河》,你对这本书的了解有多少?能给我简单说一下你阅读过之后的感想吗?

万: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与其说印象深刻的情节,我更是记着里面的一句话“你是一个有另外世界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的不平凡。”孙少平读的第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我接触书籍的第一本书。或许有些相似,尽管孙少平出生在一个烂包光景的家里,但是他却有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态度,他能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辽阔的眼界,何尝不是我们该有的。对于《巨流河》我没有太多的了解,看过些许片影没在看下。齐邦媛先生用一种虔诚、谦虚态度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及所感,目击成诗,遂下千年之泪,巨变的时代,历史的悲怆。

罗:有人写父母、爱情,有人说风景、朋友,当读到那个不一样的故事,你写了辛勤的老师,想必老师跟你的感情很深吧,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你的诗歌是充满灵性的,这些诗歌里有没有自己最喜欢的?为什么这么喜欢它呢?跟你曾经的经历有关吗?那从你写作到现在,中间有过渡期吗?让你的写作发生转变。

万:你无法选择你的出生,但你可以选择你的人生。“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学时遇师者,皆为我父。每当有人问我“有生之年,你最感激的是谁?”我都毫不犹豫的回答“我遇见的各位师者。”我想如果没有他们或许就没有如今的我。我没有比较好的作品,但我较为喜欢一首无名的《杂诗》,它承载着对母亲的想念,但却又无可奈何,可能它是一种寄托。因为变化莫测的人生,我的写作有过暂停,不敢去触碰一段痛楚。之后的时间,我的写作便更喜于用诗歌去表达,而不再是一字一句的勾勒。

罗:你这么喜欢文学,当时怎么会选择医学,而不选择文学专业这条道路呢?你平常写作的时候,医学专业这个方向给过你写作灵感吗?那么在你写作的道路上,有人会不会因为你不是文学专业的而去打击你?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万:怎么会选择医学这个问题?可能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从小就目睹最亲近的人的离去,便第一个梦想就是我要做一名医生,我要研发能治好病痛的药物。时间的推移,上了学后学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便也有了第二个梦想“弃医从文”的教师梦。最后选择医学可能也不足为奇,我想虽说“术业有专攻”,不是此专业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你的不专业,你比不上别人。但我想我有追逐“诗和远方”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他想要去的诗和远方,不分高低。正如人生这一份答卷,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他的活法。诗和远方,只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小块只能种花不长粮食的自留地。

罗:你平常会不会自学一些文学专业的知识去完善自己呢?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你更喜欢哪个?阅读过大家写过的作品之后,心里会不会给他们的作品一个评价?能简单说一些你评价过的作品吗?

万:黄庭坚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可能不单单再是你想去写作而接触,它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文学的发展,我没有太多的研究。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特色,显现出文学体裁多样性。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时代的潮流,文学表达也相对说要朦胧些。现代文学语言风格与语言形式接近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纪实到抒情手法,内容上多反映的是现实在个体心灵中的照映,注重的是个人情感.。我个人是喜欢借用前人烟雨,表达一些朦胧之感,人言和书面语言分离的文学形式但也不离现代文学的笔作。

先前善于对别人的作品留下自己可能不太成熟的评价。我最喜余华先生的《活着》,也是做过最多的书评。你选择不了命运,但你能选择人生态度,这就是一股韧劲,莫问前程,无问西东。

罗:最后一个问题了,你对自己本身有清晰的认识吗?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从目前来看,你对你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会因为自己的学习而暂停写作吗?听到你的回答之后,我们又可以畅聊写作了,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吧,我们期待你更多更好的作品!

万: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对自己的迷茫,我本身也是。慌张是青春本春,说明我还在前行,我不太去表达,所有的规划与行动都是放在自我心中。即使前路漫漫无法预测,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是我的自留地不会停。

个人简介:

万静静,河南信阳人。一名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平凡塑仁心的医学生。一个爱好写作,执书挥笔,笔锋婉约,追求心灵的自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墨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青访谈第十七期||白衣作者(万静静)

赞 (17)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