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访谈第六期||执着的传承者(张海鹏)

文学豫军文青访谈第六期
主持人:红    衣
受访人:张海鹏

红:你好海鹏,很高兴能对你进行访问。在访问之前看了你一些作品,文图兼具,很容易勾起人的乡土情怀,你应该是实事求是,就地考察过的吧。你觉得真实对于文学创作重要吗?你对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张:红衣,你好!很高兴接受你的访谈!以前都是我采访别人,第一次被别人采访,这心情确实有点激动!如果言辞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言归正传!首先说这个“真实对于文学创作重要性”,真实对于文学创作非常重要。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只有具备真实性的文学创作,才能产生强大的艺术吸引力,才能使你的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你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再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其实仍然是围绕文学创作真实来讲的,先说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物、事件,也包括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也可以归纳为“看得见、摸得着”。艺术真实则是写作者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对“看得见、摸得着”加以艺术加工,然后产生一个“结果”。显而易见,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红:亲近自然的人应当是有灵性的,听得懂大自然的话语,读得懂一草一木,才能写出带有感情的这可能是后天的感悟,也有可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你在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或者说你独有的童年生活对你的创作有何影响? 

张:我很喜欢这个问题,哈哈哈。我极早就与民间文学、文博历史结缘,小学时喜欢听长辈们讲过去的故事,听到感兴趣的时候,会格外深入询问。初中开设了历史课,一接触就喜欢上了它。开始时最喜欢的是清朝,每位皇帝的年号都能记得特别清楚。课本中了解到的历史实在是太少了,偶尔会到田地里看墓碑,看看墓主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一般都会写大清,我家附近我看过最久远的碑记是明代。上了高中,依然兴趣不减。高一结束准备选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文科。高中毕业后,报考时我倾向于历史周边学科专业,但是我并没有如愿以偿考上了历史专业,而是上了一所二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过,这也让我有了充足的精力通过文学了解更多的历史,毕竟文史不分家嘛!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了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这让我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满足。我小时候喜欢这些“不一样”的玩意儿,做出一些和我自己年纪不太符的事,但并不影响我的喜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庆幸的是我将这份喜爱保存了下来,并直至今日或许也是此,下笔时常常会涉及这些方面。

红:近年来,以乡土题材写作的人屡见不鲜,其中不乏贩卖情怀者,对于写这类题材的创作,你觉得值得注意的要点是什么?从题材来说,你觉得青春、伤痛的题材和乡土、历史的题材有什么区别吗?你是怎么看待“唯题材论”和“唯内容论”的?

张:乡土题材,我个人最大的感受便是,行文莫要刻意煽情,乡土本身就是情怀,人们热爱的是乡土的那份淳朴和自然,爱的是那份向往的纯真,但若为了情怀而去写情怀,只怕是让人贻笑大方。

我的感受,先提前说明,仅代表我一家之言,我觉两者的区别在于详图、历史题材作品读起来更有韵味,更加回味无穷。青春、伤痛题材作品,我读的少,不能说它没有韵味,个人有个人的感受嘛!

题材和内容是文章重要的组成,但窃以为不可太过绝对而言。题材和内容确实是紧密相连的,写作者在创作时要恰当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

红:经常会有人在写作中遇到瓶颈期,你是否有过这个时段呢?您又是怎样在生活中是怎样寻找写作的灵感的呢?你觉得你是一个靠灵感来写作的写作者吗?

张:有的,灵感对于写作而言实在重要,或许许久不知从何下手的文章,在灵光乍现的一刻,便有了那文思泉涌的感觉,文章很快便写成了。

灵感的寻觅,我一般会选择看书,看其他人的作品。我往往会产生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或者相同的想法,不一样的描述。我还会选择做手工,绘画,手脑并用的过程中碰擦异样的火花。

如我前文所言,灵感很重要,在某一瞬间涌现出来的奇思妙想是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许多的色彩,但我觉得更要的是在平素里的积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灵感来了,可是灵感也并非是写出优秀文章的最强保障,我似乎不太是依赖灵感的人。

红:看的出来,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兴趣,作品也有记述一些与传统建筑的邂逅,你觉得文学能否助力传统文化的弘扬?在我们当前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你觉得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应该如何树立?是靠我们传统文化还是其他的?

张: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上,我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去为传统文化做一些事情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文字的力量是神奇的,弘扬传统文化,文学当是冲锋在前的,手中的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优秀民族文化的故事,这是值得自豪的。

在我们当前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觉得真正的文化自信树立要靠我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之钙。“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句话就阐述了传统文化之重要性。

红:听闻你非常喜爱民间艺术,你觉得这些民间艺术的现实价值何在?又该如何与高度发展的现代艺术接轨呢?民间艺术又对你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张:民间艺术的现实价值在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些民间艺术的难得之处在于在我国存在了几百年上千年,但依旧在我们民间活跃着,是而今人民群众所无法割舍的一部分的精神生活。

和现代艺术的接轨,可以更多的去加强与现代文艺术的交流,融入一些现代文化的因素,在保存自己文化本质的同时,和其他现代文化能够交流融合汇通,与时俱进。

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创作最大的影响就是,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红:一个人最强大的力量很大部分来源于背后的家庭,你的家庭带给您最大的力量是什么?你的家庭里有从事文学创作的吗?又是什么让你开始了文学创作?

张:我的家庭带给我最大的力量可能就是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吧,因为有家庭的熏陶,自己就一点点的深入了对着一种文化的了解,家中没有,是历史、文物古迹,是传统文化让我投入创作。

红:你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在写作上带给你些收获?你喜欢这个专业吗?你觉得汉语言专业文学创作者和非汉语言专业的创作者在文学创作上有什么区别?

张:或许正是因为专业学科知识,让我在写作上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掌握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整体的宏观概念。

喜欢。如果让我重新再选的话,我还是可能会选历史周边专业。

我觉得只要是喜欢文学创作都会在这种方面去不断的提升自己,有时候往往是不是专业的,反倒比专业的写得会更好一点。以我为例,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感觉我就喜欢抠字眼,一篇文章能改不下五遍,前两天,我还在修改去年春上写的文章,总感觉哪里不到位。

红:最后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会选择报告文学的创作呢?你觉得报告文学和其他文学形式有什么区别?在以后的岁月里,你会尝试其他文学形式创作吗?

张:这个就有意思了,我选择这个是被动的。但我自从有了第一篇文章之后,我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篇,如今还颇为喜欢。有区别,我就得报告文学传达的信息比较多,比较真实有效,篇幅有时候会比较长。会尝试,我感觉我现在写作比较古板,在感情方面还是不够深入。谢谢红衣的访谈!

张海鹏,河南鲁山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财金非遗微信公众号主编。作品见于《河南教育学院报》、琴台雨巷网站、家在鹰城微信公众号等。代表作有:历史记述性散文《犨桥魂牵故乡情》、《从“九才里”到“韭菜里”》等,报告文学《笃实严谨学者路 矢志不渝教改人》等。其中《草木有灵 男女有情》一文曾获河南省图书馆百部经典征文二等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墨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青访谈第六期||执着的传承者(张海鹏)

赞 (19)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