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访谈第十五期||国脉与文脉相连(郭宇豪)

访 谈 人:罗艺珂

受 访 人:郭宇豪

罗:宇豪,在与众不同的日子里迎来了诗意的你,欢迎你来到咱们的文青访谈。五月份这个季节遇到你,是欣喜,这个时间迎来了最纯粹的你,你觉得五月份是怎样的?作为作家的你,如何执笔去写描写独特的五月?是诗?还是散文?亦或是小说?

郭: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像是一个最温柔的笑,五月,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与慵懒。温和而不疏淡,热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静,草木欣然。难得的自在与闲散,一个人静坐,默默抒写情怀。五月更是值得人们铭记的一个月,百年前的屈辱使我们青年站了起来,让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铭记历史,传承五四。如果让我执笔去写,那么我笔下的五月将会是是激情澎湃的经典诗词,红色五月。

罗:在知道你是学语文的时候,不惊讶于你行云流水般写作,反倒被你诗歌所蕴含、表达的情感所折服。与其他人不一样,你的作品写忧愁与苦闷,这是你内心深处真实的写照吗?那么当你写其他欢快、潇洒作品的时候,你的态度情绪又是怎样的?两者有没有明显的对比?能否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

郭:也曾踌躇满志,却也失落彷徨,也曾为爱幻想,却也失意迷茫。每个人的命运生而不同,无形的压力让自己前途渺茫。但是我不曾放弃生活的希望,不会被挫折所打到,当我读到其他欢快潇洒的作品时,也会随之喜而喜,忧而忧,也会把酒临风,快意恩仇。这两者会有鲜明的对比,会对这些经典激情,大格局之作为之赞叹。

罗:你平常写作的话,是目的性居多?还是灵感作品居多?你如何看待在这两种情况下所写出来的作品?你有没有因为目的性所写出来的作品?如果有,那么依现在的你来看,你对它的态度如何?

郭:如果说到我平常的写作,那么灵感性作品居多。在我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需要一定的灵感,如果是为了目的而创作的作品,在我看来,应该不会有由灵感所激发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好。我也曾因为某个目的而去创作,现在在我看来,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令其修改,也会成为一篇佳作。

罗:听你说你喜欢中国古代史、现当代文学史,你觉得这些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你准备如何从这些书当中汲取养料,来完备自己的文学知识、文学素养? 当然,只这些书籍远远不够,你还有其他准备深入研究的书吗?

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瞒主持人,我从小便在祖父的引领下读史,学史,让我深刻了解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史学经典越来越多,又让我进一步坚定了研究史学的决心。我从中不仅仅学到了历朝历代诸位君王的宏图伟业,更让我看到了历朝历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我看来,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文明,每一朝文化都是我们所学的养料,任何一位君王和任何一段历史都能成为一本本历史文本。想要深刻研究中国历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耐下心来,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献,如《春秋三传》《史记》《资治通鉴》《五代史》《永乐大典》等诸多文献。

罗:你是因为家人选择了教育,因为自己选择了语文,那你以前是很喜欢文学的吧?这是你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兴趣?还是在其他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期间有没有家人的支持?现在的你如何看待文学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如果让你再重新选择一遍,你还会选择喜欢文学吗?

郭: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文学的人,作为国人,既然喜欢中华历史,不言而喻,我更会喜欢中华文化。家人们比较希望我能选择教育专业,因为家里也有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人,所以,也希望我能投身教育事业,为祖国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对于文学来说,家里也有那么一丝的书香门第,从爷爷那里起,我就曾记得家里最多的就是书,所以,受家庭的熏陶,喜欢上了读书,日后便对文学充满了喜爱。对于我个人来说,文学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让我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素质的中华民族好公民,如果再让我选择一遍,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喜爱文学。

罗:写作的人肯定喜欢读书,有的人把中国古代的经典反复研读,从中获取营养,有的人钟爱现当代文学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人生》、《白鹿原》等,你呢,你喜欢的书有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对你来说,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吗?如果让你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推荐书籍,你会如何推呢

郭:对于文学经典,我喜欢古代的诗词,从战国屈子《离骚》《九歌》《橘颂》到汉朝《乐府诗集》,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经典都是我所喜爱的。而对于现代文学,我亦是依旧喜欢经典文学作品,莫言,郭沫若,赵树理,余华等等,但我不是那么喜欢网络小说这种文学创作,并非不好,可能是受经典作品熏陶过多,看不进数千万字的网络文学。但是,对于小说界,金庸老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人。对于这些经典,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它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中所想,用巧妙的语言讽刺社会的黑暗。如果让我给不同年龄段的人推作品,那么7-12岁读儿童文学,如冰心的作品,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13-16岁读一些国学经典,四大名著。17-19岁读如《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对文学经典进行其研究。

罗:说完了书籍,咱们再来聊聊作家吧,有人喜欢寻根文学,也有人喜欢乡土小说,你对这种类型的小说态度是怎样的?在你心里,你喜欢的是哪一类作家?最喜欢的是谁呢?这位作家你当时是怎么接触了解到他的呢?

郭:在我看来,寻根文学和乡土文学都是我所喜爱的,正如我所喜爱的作家赵树理,在乡土文学文学的创作上有极大的贡献。我平常比较喜欢能反映现实社会的,农村乡土文学,更喜欢与历史相关的历史文学。我最喜欢的作家如王国维,金庸等。当我读了《人间词话》我喜欢上了王国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让我喜欢上了金庸先生。

罗:你的作品《烟花三月,终不过你》里的“你”,写的是现实中真实的人还是想象中的人?那种爱而不得,孤单、忧伤的感觉,是怎样淋漓尽致的表达?你是如何看待里面的“我”“你”呢?你的诗歌,有几首都是“忆卿”,没有直接思念追忆,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间接表达,在你其他的作品中,多用这种表达方式吗?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我”的情感呢?

郭:在我的《烟花三月终不过你》等着我骑驴过桥西的作品里,里面的那个“她”是我现实中的真实想象,曾一度对自己的另一半有深刻额幻想,在我看来,如果我有一段感情,那一定是爱而不得的,可能听着很荒诞,但自己的不自信让我把自己的感情并没有想象得太好。在作品中的“我”和“你”,如若姑娘不弃,不论艰难险阻,我也要迎风踏浪去见你,等着我骑驴过桥西,我的世界满眼皆你。在我的忆卿系列的词中,我多用这种手法,我不会直接去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而会侧面描写,睹物思人。因为在我看来,如果直接写相思之意,那便不能真正表达出自身对所爱之人的相思不相忘,相忆不相依。

罗:文学,一些大学生都不太愿意去接触、深入研究阅读,文学逐渐边缘化,在你看来,你觉得文学的地位如何?如果文学逐渐变冷,你会做些什么去挽救?在你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文学在你生命里的角色会转变吗?

郭: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承接着和引路者。中华文化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历史所遗忘,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如果一个民族忘记自己的文化,那么我们就能去攻打他。 所以,文学的发展需要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去继承,不能让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随之淡忘。我们应该去激励更多人去阅读文学的经典,去创作,去传承,鼓励全民阅读,防止文学边缘化,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文学依旧会占最主要的位置,不淡化,不偏移。

罗:每次访谈,时间都过的特别快,这就到最后了,以前的你想过今天会成为作家吗?最初写作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构想,现在实现了吗?你设想过没有,如果不写作,你可能是怎样的?如果有刚开始写作、什么都不懂的人向你寻求帮助和建议,要你根据曾经的经验给他们一些意见、建议,你会怎么做呢

郭:白驹过隙,转眼间过去了许多年,记得刚创作的时候还是初中,现在回头一想,已经差不多快八年了。那时候的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成为作家,“作家”这个代名词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最初写作的时候,心里只想着能成为学校文学社的成员该多好,后来,我没有成为社员,我成为了社长。如果有一天告诉我,我灵感全无,或者思维枯竭不能再继续进行创作,那么我认为,我活着会毫无意义,如此枯燥的生活,无诗无酒,何以言欢。如果后期有喜欢文学想创作的朋友向我咨询,那么我会很高兴,因为人至少看得起我,我会给他讲我的经历,告诉他作家这条路不好走,但一位真心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是不会轻言放弃的,你要有无畏精神,坚持之心,耐着性子去读一些经典,多读多看多写多记,大胆创作,结识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人,努力学习,用文化丰富自己,用文学发展自己,不仅要提高自己使其做一位优秀的作家,更要为中华文化事业发展创新,不断传承。

个人简介

郭宇豪,2001年出生于中国的天地之中河南,古魏国都城,琉璃阁下辉县,古称共城。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辉县市诗词学会成员,河南省青朗研习社入驻作者,网络文学文韵未央文学平台作者,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青柠文学社编辑,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泉声文学社社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墨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青访谈第十五期||国脉与文脉相连(郭宇豪)

赞 (14)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