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访谈第十四期||书文双绝(赵文政)

访 谈 人:罗艺珂

受 访 人:赵文政

访谈时间:2020.05.14

罗:文政,好久没联系了啊,还是这次访谈重新拉近了距离,最近好吗?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了吧,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对于你近期创作的作品,你觉得跟之前作品风格有没有不一样呢?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赵:好久不见,一切安好。优秀二字自然谈不上,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文学。最近老家常常下些小雨,写了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三分心思化雨,七巧年月勿说。即是沉醉于雨景,又是在雨声下怀念那并不久远少年时光。作品的表现风格,自然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富有变化,绥福特在饱受折磨后选择了日益尖酸,而苏东坡在历尽艰辛后俞发温和,但骨子里的性格与其成长的环境使得作品的核心精神越发圆融饱满。很遗憾,我还没有走出现有的迷谭。

罗: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毫无缘由就去做的,就像海上的航船是拥有动力才能够启航的。当初你开始写作应该也是有什么原因的吧,而且,你的专业是书法,不是文学,你一开始是为了什么而写作的?你专业的选择和你的兴趣有关系吗?文学,你觉得,你应该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赵: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在合适的地方遇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人生便是值得的和圆满的。而我很幸运,在我对一切都好奇的时候,遇上了刺入我幼小心灵的书。写作的开始,其实是为了记录。不论是记录时事还是风景,归根到底是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语言记录事情。后来懂得了修饰,便又注重了文辞的美感。懂得了美感,却又想使其言之有味。在我看来,书法与文学并不冲突,反而互有补益,历史上的文学家大多书法都不会差,而书法家也同样才华横溢。一个缺少才华的人,必然难以到达书法家的程度,脱离了才华的书法,终究只是在写字。

罗:我了解到一些作家创作一部作品要花费三四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他们当中有的能够长时间不去怀疑,一直坚信无论事情变得多么艰难,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我想知道,你在创作过程是否也会陷入这种自我怀疑的情绪中?然后又是怎样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的呢?走出来之后作品有没有受到影响?

赵:合理的自我怀疑,就是在自我进步。而一个成熟的、有明确目标的人,对于其最终的目的,是没有怀疑的,他们自我怀疑的目光停留在所得的素材的真伪,或者一个词句运用的是否恰当。我的自我怀疑,是经常有的,在写完一个作品的第二天,总会从中找到运用不当的地方和辞藻堆砌的痕迹,有时还会怀疑写作本身。当这个时候,我会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从而丢弃一些本来繁琐而华丽的辞藻,使得这篇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罗: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种21天效应:凡事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我想知道:你是每天都坚持写作吗?坚持写作有多久了?你觉得写作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赵:从我有意识的开始写作,到现在大概有个五、六年的光阴。我的习惯与坚持,是缘于一次次的有感而发,每天都有值得去记录的事情,我也就心甘情愿去创作、去写作。写作让我的生活多了趣味,也让我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罗:一个人所在的环境对其性格与事业会有一定的影响。你的性格是乐观、开朗的,你的性格和你所选择的写作,受过生活环境的什么影响吗?你的作品曾受过身边环境的影响吗?能谈一谈受到了哪些影响吗?

赵:幸运的是,我的生活环境还算不错,造就了我的性格比较乐观开朗,所以我的作品也很符合我的性格。可能是我还比较年轻,或者我的心态不错,我是不太将一些事情放在心上的,所以到现在为止,环境对我的影响既体现在性格上也在文章中。

罗:看你的作品《神游物外》,说庄子化蝶,是超然物外的简单,也是追求本心的宁静,你是怎样写出这么超脱的作品呢?有你自己本心的写照吗?那么,你对生活怎么看待的呢?

赵:可能是我读的书的缘故,也可能是我喜爱诗人的缘故,给了我炽烈的执着。在李太白的仙风道骨间,在苏东坡的羽化而登仙处,我仿佛找到了超脱俗世的意趣与风雅,支撑太白傲骨的,是一身才华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气。支撑东坡温雅敦厚的,是俗世的历练与一身超脱的才气,使得其在难以想象处,亦不有失敦厚温雅。超然物外指的是心境。享受生活的人,必然有可以超然的心境与本身的才情,当然,归根到底,以一颗出世之心去享受生活,以一颗入世之心去对待生活。

罗:以前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作家不能离社会太近,作家要远离现实。在你看来,现实与写作的关系如何?有没有冲突?当你你研究经济物质层面,同时你也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学,这对于你看经济问题,文学会不会对你造成阻碍呢?它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地位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赵:写作基于现实,写作也难脱现实。我认为现实与写作之间应当是融洽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需请前辈多多指教,也需要我继续学习。对于这里的经济问题,我不太懂指的是什么,但在我看来,文学不是单纯的辞藻与情感演绎,其间的很多道理,用于别的问题也同样适用,但不代表文学可以适用于任何问题。我心中的文学,更像佛学之于信徒一般,是精神的港湾。

罗:你对《捕风捉影》的评价是怎样呢?当时是怎样写出这部作品的?结尾处,在“恍惚间,似乎有人呼唤了我,将我引入寂静的深处。”你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赵:一定要这样问吗?哈哈哈,在我个人看来,自然是不满意的。满则懈怠,所以我对一些事都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满,尤其在我喜爱的诗词文学书法上。无意间又注意到那两棵树,想起来我一个朋友,然后便如脱缰之马,再难平复。写出来这句话,实际上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我也不敢确定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兴许呢?毕竟梦很容易忘掉的。也是对于偶像的崇拜同样是真的入眠了。

罗:在二十一世纪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网络文学与现实写作发展前景都不错,令读者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你怎样看待当下这种文学现状?以及你对读者的选择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么?

赵:文学上一直都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如果是抱着放松身心的目的,快节奏的网络文学无疑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如果是热爱文学、热爱生活,想要更加富有意趣的精神生活,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为了工作与学习,那么逻辑性的书籍显然更加吻合。

罗:这么快访谈就到了尾声,我想问一下你对未来,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规划,拥有计划和目标,会使人们眼前的世界变得更为清晰。你对接下来的写作方向和新的作品有什么规划吗?给我们分享一下吧。最后呢,希望你能够给读者们展示更多优秀的作品。

赵:阅读前人的优秀作品,一直是我的坚持。在未来我会追寻前人的轨迹丰富自己,学习比我更优秀的人发展自己。借您吉言,我会加倍努力,争取让您让读者喜爱我的作品。

个人简介

赵文政,2000年生,河南安阳人,就读于河南科技学院书法学。热爱文学、书法、诗词,喜欢传统文化。作品散见于《鸭绿江》等省级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墨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青访谈第十四期||书文双绝(赵文政)

赞 (13)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