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访谈第二十九期||(踏歌前行的旅人)王洪

采访人:冉梦影

受访人:王洪

冉:文学流淌进我们的生命,有的变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有的变成“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的大树。王洪,你生命中的这颗种子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它是以什么模样在发展?

王:7岁的时候,我母亲给我买来了一本叫《印象非洲》的书籍,这本书是我保存至今,并且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是一本的文学著作,而是一部社科类书籍。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自己在非洲经历和感触表达出来,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壮丽的非洲景色让我爱上了阅读。这本书,打开了我封闭的小世界,从旅游绘本到国内外文学名著,我开始涉略大量的书籍,我想生命的这颗文学种子就是从那个时候种下的吧。

说到发展模式,其实我并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发展模式,从最开始接触到文学,到现在的文学创作,其实一直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我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指导,也没有大段的时间去发展文学写作,基本上就是利用日常生活的细碎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安排时间的增多,文学写作已经融入进我的生活的点滴,我开始给自己定计划,或者说是更有规律性的安排写作吧。

冉:文学,可以是心事的小厘子,也可以是敲击心灵鼓槌,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王洪,文学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王:文学对我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我是一个很喜欢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想的人,不免有些偏激和冲动。但在和文学打交道的这些年来,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也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成为一个静水流深般的人。有些不可诉说的想法和秘密,我会选择写出来,整理出来,一段时间后重新回顾和反思,内化于心吧。

冉:文学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王洪,哪位作家对你的影响特别大?

王: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特别特别的大。不仅仅是在文笔的提高,也更是在精神境界上提升。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己的太阳。我们虽然很难改变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但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要发光发热不断前行。

冉:我了解到你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纸情》、《破我一床蝴蝶梦》、《石锅拌饭之美》、《时间如刀不再温柔》。其中《纸情》,借“纸”抒情,不仅写出了历史上的纸承载的厚重情感,而且写出了棋纸对你的特殊意义,以及你对围棋的执着。王洪,你能再分享一段和围棋有关的故事吗?

王:关于围棋的的故事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14岁那年在开封打四段的时候,我特别紧张,因为我之后的课业越来越忙,很少有机会再进行围棋学习了,所以这次段位赛对我非常重要。当时三升四需要八场赢七场才行。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三场我全胜了,第二天第三场的时候我输了,那天晚上我再宾馆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因为我只要再输一局,我就可以直接回家了。所以第三天的两局我异常的认真。很幸运第三天的第一场我赢了,但是第二场就是拼刺刀的时候了。第二场我和对手棋技差不多,我是白棋这场对局谁赢谁输都很难说,对局进入收官时,我几乎每下一步都要点一次目,生怕一个小失误就会导致失败。这场对局下了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最后裁判现场查子的时候,我以半目取胜,在看到175这个数字时,我的眼泪好像冲开了防线,不停的掉,我想那真的是喜悦的眼泪吧。

冉:我在阅读《破我一床蝴蝶梦》时,发现你添加了一些玄幻小说的色彩,读完意犹未尽,令人深思。王洪,你很喜欢玄幻类小说吗?有没有考虑在小说这一块儿发展?

王:在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玄幻小说,当时也正好是玄幻小说的发展潮流,知名的那几位玄幻小说的作家的书,我是一出即买,特别喜欢看吧,所以在高中的创作中,我也添加了一些玄幻的色彩。今后在小说方面我可能不太可能会在玄幻方面发展,我可能会向实记文学靠拢,但也说不定,每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是瑰宝,都是值得学习和鉴赏的。

冉:在你的作品《石锅拌饭之美》中,其色香味描述的淋漓尽致,令我垂涎欲滴,除此,你还有没有关于美食的作品?还有没有其他美食与我们分享?

王:还有一些关于美食的作品,但好多都是以笔稿的形式,还没有仔细整理。我最喜欢的美食是红烧肉,我爸爸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关于红烧肉的原料、做法、品味感受都有所记录,之后会再整理发出。

冉:你的作品《时间如刀不再温柔》令我感慨不已,以往时间温柔,我安逸舒适,无忧无虑,现在它变了,变成“刀”,推搡着我长大,我变得居安思危、瞻前顾后。王洪,你是如何应对这种不适感,有没有更多关于成长的作品?

王:有的。疫情期间,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大学生涯中的九个月都是在家度过的。在家里“闭关”这些日子里,我每天有坚持写作,且每周对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构文。在一段时间后的回顾和整理中,我发现自己在心态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我可能不太关注于家庭感情方面,做人做事都有点小“高冷”,但现在的我除了学业写作更关注我的家庭,我的父母,他们是我最重要的人。在成长的阶段转化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适感,而面对这种不适感,我们一方面要接受不适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审视自己,加快适应生活吧。

冉:灵感是创作的源泉,有人说“灵感来自生活”,王洪,你觉得呢?你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哪里?

王:我的灵感是来源于经历和文化熏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每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滋养和社会面是不同的,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同样的做法在每个人看来都可能是不尽相同,但我能做的就是,将我灵感我的感触用文字的方式表达。

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克服的呢?你如何理解瓶颈期?有没有遇到过?如何渡过的呢?

王:有啊,当然有。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也一直是磕磕绊绊的。在学业和文学创作交织不断的这些日子,我尝尝是顾此失彼,但幸运的是。无论我做什么,选择什么,我的父母永远站在我的背后,给我经济和心理的支持,我也在努力中,坚持到了现在。我也经历过瓶颈期,那时候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琢磨半天才能写出来,心理状态也挺低迷的。但是在这种过程中就越需要读书,越需要下潜,不停的思考和反复的琢磨,

冉:访谈就要结束了,愉快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王洪,你有没有一些创作经验或者心得分享给大家?很感谢你的这次访谈,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王:作文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记录每一次灵感的迸发,有意识的关注自己作文的过程,不断学习和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介绍:

王洪,笔名字冰,今年19岁,来自河南焦作。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一位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目前正在写作道路上前行。6岁开始学习围棋和手风琴。12岁手风琴十级,14岁围棋四段。从小喜爱读书,从《小故事大智慧》哲理书刊到国内外名著均有涉略,擅长写作,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作品大赛,锻炼自己的写文能力。高中期间,参与“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省级奖项,参与多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行动”,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等奖项。2019年3月,个人作品《纸情》发表在国刊《幸福生活指南》。2020年4月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墨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青访谈第二十九期||(踏歌前行的旅人)王洪

赞 (8)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